疫情環境下的合肥科晶—晶體篇(來源:合肥新聞頻道)
發布時間:2020-04-20
2020年初,春節還未來臨的時候,一場即將席卷全國的傳染疾病悄然襲來,目前的我們正在遭受著新冠肺炎疾病的痛苦折磨。疫情肆虐之下,中國人民所表現出來的團結一致,毫不退縮的勇氣感動了無數密切關注這場疾病的人。
春節過后,疫情未消。根據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發布的“第10號通告”,合肥科晶積極響應國家規定,已經有序開展了復工工作;2020年2月27日,合肥新聞頻道的記者來到公司進行疫情期間企業復工的采訪:
(點擊查看完整新聞報道)
采訪報道中出現的晶體材料簡介:(請點擊晶體圖片了解更多詳情參數)
鋁酸鍶鉭鑭單晶基片:LSAT(La,Sr)(Al,Ta) O3 是一種新的無孿晶鈣鈦礦晶體。 LSAT與高溫超導體及多種氧化物材料有完好的匹配。LSAT的熔點低,用提拉法生長,成本比較低。因此,它有望取代LaAlO3/SrTiO3作為外延氧化物薄膜單晶基片廣泛用于巨磁鐵電及超導器件。
鎂鋁尖晶石(MgAl2O4)單晶:可用于制作中紅外窗口,棱鏡和透鏡,壓力容器觀察窗、反應設備觀察窗、鍋爐水位計,厚膜電路,薄膜電路,集成電路載體和芯片封裝等材料。
氧化鎂(MgO)晶體基片:氧化鎂(MgO)是極好的單晶基片而廣泛應用于制作鐵電薄膜、磁學薄膜、光電薄膜和高溫超導薄膜等,由于它在微波波段的介電常數和損耗都很小,且能得到大面積的基片(直徑2英吋及更大),所以是當前產業化的重要高溫超導薄膜單晶基片之一。 可用于制作移動通訊設備所需的高溫超導微波濾波器等器件。科晶公司用一種特殊的電弧法生長出高純度的尺寸約2”x2”x 1”的低成本的MgO單晶,采用化學機械拋光制備出高質量原子級表面的基片。
Cu晶體:科晶公司開發的金屬基片,包括多晶和單晶金屬。單晶銅被廣泛應用于基質金屬,合金薄膜材料和生物材料。
鋁酸鑭(LaAlO3)晶體基片:LaAlO3晶體對多種鈣鈦礦結構材料晶格匹配好,是外延生長高溫超導薄膜和巨磁阻薄膜極好的襯底材料,其介電性能適合于低損耗微波及介電共振方面的應用。科晶公司是世界上現有鋁酸鑭單晶最大的生長廠家,每月能生產10~20公斤,可以提供棒、切割毛坯片及外延拋光基片,能滿足全球市場上的各種需求。
更多晶體材料請點擊下面圖片了解:
晶體學發展歷程簡介:
從17世紀中葉開始,人們開始關注自然界各種不同晶體形成的原因。1669年丹麥學者斯丹諾(Steno N,1638-1686 年 )發現了晶面角守恒定律,在千變萬化的晶體外形中找到了晶體形態與晶體結構的內在聯系,奠定了集合結晶學的基礎。1801年,法國結晶學者阿羽依 ( R. J. Haüy)總結出了晶體學的基本定律之一——有理指數定律,比較好地解釋了晶體外形與其內部結構之間的聯系,推動了結晶學的發展。然而,具有悠久歷史的結晶學真正被確定為一門科學還是進入20世紀以后的事。1912年德國科學家勞厄(Max. von. Laue )發現了X射線對晶體的衍射現象,證實了晶體結構的點陣理論,發展了用X射線來分析晶體微觀結構的近代晶體學方法。1960年以后人們才開始大規模制備出具有獨特性能的大尺寸高質量水晶和紅寶石等人工晶體,并實現了外延生長人工晶體材料。
國內晶體生長的研究起步比較晚,在1960年全國固體物理會議期間成立了一個晶體生長小組,開始了我國晶體生長組織的最初形式。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人工晶體學科迅速發展,人工晶體材料已經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的學科。
晶體材料的生長一直以來都是合肥科晶最重要的部分,公司從1997年成立之初開始研發高溫超導薄膜基片大尺寸LaAlO3單晶做起,目前MgAlO4、NdGaO3、LSAT、3英寸LaAlO3等晶體是世界唯一供應商。科晶公司一直都在努力為國內晶體生長貢獻出一份力量。
多難興邦,小小的新冠肺炎疾病是不能擊垮中國人民的信念的,相信不久的未來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我們一定會戰勝這場災難。中國加油!
如果您想了解設備,請于我公司銷售部聯系
歡迎您來到科晶開放實驗室參觀與親自試用
特別說明:
1. 客戶案例照片選自于公開的媒體內容,如果有任何不妥的地方,請直接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為您處理。電話13856008823
2. 歡迎您提供包含有我設備的媒體線索,請與我們聯系(手機13856008823微信同步 固話0551-65591676),我們將會有精美的禮品奉上。